#07. 徐日昇
#07. Tomás Pereira
# 中國人?葡國人?土生葡人?
徐日昇寅公馬路見證著澳門不同大學的變遷,由東亞大學到澳門大學,再到澳門城市大學。相信大家看到街名都會覺得有點奇怪,如此中式的名字,但卻又標註著葡文,究竟徐日昇寅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大家一起來看看他上面的個人檔案吧~
# 抵澳、轉京
徐日昇,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後來成為一名耶穌會士,他跟隨著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耶穌會前輩們的步伐來到東方傳教,於1672年抵達澳門,攻讀聖保祿學院的人文學及神學專業。
與此同時,當時執政的康熙皇帝是一名相當開明的君主,他對西方科學技術有強烈的興趣,於是當時的欽天監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就向康熙引薦徐日昇,於是乎,徐日昇打入了朝廷的圈子。
# 職業生涯高光時刻
徐日昇在數學、音樂、天文等方面有較高造詣,深受康熙賞識,一直擔任宮廷西洋樂師、翻譯及顧問,直至康熙駕崩。徐日昇是京圈裡面比較出名的一樣事跡就是促成《尼布楚條約》簽訂。
1689年,康熙派徐日昇和另一位耶穌會士法國人張誠(Jean François-Gerbillon)參與沙俄的劃界談判,充當翻譯角色。在經歷16日的談判後,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分了中俄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及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
# 好人 / 壞人
對於徐日昇在這條條約簽訂過程充當著好人還是壞人的角色,學界爭論頗多。有學者認為徐日昇和張誠有收受俄方禮物、出賣中方情報的行為,也有學者指出徐日昇和張誠彌補了中方對國際法掌握的不足之處,在中俄周旋起重要作用,促成條約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成功締結。
無論徐日昇是推手還是內鬼,康熙對他們的工作都算滿意~在談判結束後,他開始放寬對天主教的管制,甚至在1692年發佈《寬容詔令 Edict of Tolerance》,允許天主教在中國自由傳教和辦教,這種開放的姿態使得天主教在華傳教工作蓬勃發展。
# 屍死仍存
1708年,徐日昇在北京病逝,葬於北京滕公柵欄墓地。經歷時代變遷,墓碑現已不存,但他在澳門的足跡,仍然鮮活,每日見證著一批又一批朝氣滿滿的大學生在斜路上掙紮匍匐前行的模樣
# 部份圖片素材源於網絡
# 是日葡文單詞